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夏欣)9月15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一名终末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实施干细胞治疗,不仅让患者摆脱生命危险、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更标志着医院在间质性肺疾病治疗领域实现重要创新突破,为疑难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62岁的高先生5年前被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持续加重,多次入住当地ICU,活动能力大幅下降。一个月前,高先生因呼吸急促、严重呼吸衰竭再次进入ICU,即便接受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多种冲击治疗,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生命垂危。在近乎绝望之际,高先生转诊至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陈娟副院长带领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评估发现,其已处于双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常规治疗手段难以奏效,肺移植因风险高、且费用高昂,家属无力承担。
面对这一困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并未放弃,迅速重新研判病情,大胆决定尝试前沿的干细胞治疗方案。为确保治疗顺利推进,团队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及在院内开展注册临床研究的研发企业紧密对接,成功获取临床准入的干细胞来源。团队在完成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干细胞顺利输注至患者体内。令人振奋的是,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两周内,高先生便从卧床依赖无创呼吸机支持的状态,恢复到可在家中使用5L制氧机下床活动,呼吸衰竭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升,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IPF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现有药物仅能延缓病程,干细胞治疗则具备修复受损肺组织、改善肺功能的潜力。此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将该疗法成功引入临床,是医院在疑难危重疾病治疗中的重大突破,也推动学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医学需不断前行,治疗创新是持续超越的动力。”陈娟表示,此次救治成功是学科发展新起点,未来随着经验积累与技术推广,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间质性肺疾病常规疗法,惠及更多患者。